环保之悖论
2019-05-10 16:04:30
  • 0
  • 0
  • 3
  • 0

       环保起源于对DDT的控制,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控制蚊虫的泛滥,开始滥用DDT杀蚊,但是把其它生物一起杀死,而且DDT残留很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没办法,人类的群体意识特点就是任何危机的来临,往往都是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开始应对,清醒的人虽然振聋发聩的嘶喊,但是大多人的思考惯性下充耳不闻,也不愿意为不曾发生的事情或者仅仅是理论上、预言上的问题买单。

        我们国家针对环保认识也比较早,无他,看人家领头羊美国怎么做就行了,不必提前思考、不必预先研究、不必左右彷徨,只要看着美国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即可。就因为这样,我们丢掉了很多我们国家行之有效的环保实践。所以我们都有体会,这些年我们的环境保护虽然越来越重视,但是起色不大,若是与西方国家比起来,那更加让国人自惭形秽。

        环境保护虽然早就开始亡羊补牢,国外先进国家带头做的有声有色,就算我们国家举步维艰,但是也算卓有成效的。我们以为我们把握住了自然的脉搏,高喊人定胜天,最后发现人类面对自然是管中窥豹,井底之蛙而已。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南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来自海洋的食物几近枯竭、塑料粒子大量侵入人类的食物中、极端天气频繁造访等等都是在人类得意忘形、沾沾自喜的时候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对于环保我们都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只要科技先进、周密考虑、处理得当就可以保证环保。普通人来说以为有了环保,生活就可以恣意妄为、无所敬畏的生活;政府来说以为有了环保就可以协同发展、经济蒸蒸日上。我认为环保和发展是相克的,只能此消彼长,不能相辅相成,最好的结果就是平衡。后面我们将针对当下环保深入讨论和分析,分成三个主题,第一,我们陷入什么样的环保误区,即环保悖论,第二,造成目前环保之后环境仍遭破坏的原因刨惜,第三,未来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今天先说说我们在环保方面陷入的误区。首先看看一次性筷子案例,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被称为方便筷子,据说是日本人最先流行起来的,而且每年都批量从我国进口。开始我们以为方便筷子不仅方便、干净、时尚,还不需要水洗,用过直接扔掉,自然就省水了。但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我们发现方便筷子是一次性的,而且都是木质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而木材的再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大量使用方便筷子就会破坏森林,而森林的环保价值大家也是知道的,而且大量一次性筷子成为废品必然也增加垃圾处理的成本和代价,前面说日本森林覆盖率很高,但是却每年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可见日本人是明白其本质的。后来我们就不再提倡使用方便筷子了,只有部分小众场合或者街边无知的小摊贩在用。虽然没有完全禁止,其实也不必要完全禁止,但是毕竟使用量已经大大减少了,我们保护了我们的森林。但是有人又提出来了,不用方便筷子,那么重复使用的筷子必须水洗,浪费本已告急的水资源,建议用竹质一次性筷子,因为竹子系草本,再生很快,不会破坏森林,而且不影响山林绿化,但是最近科学家新的研究发现竹子并非那样可爱,其一生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于释放的氧气。总结一下这三个方案,首先想到省水、卫生使用一次性筷子,但是破坏森林;传统重复利用筷子呢,在公共场合确实感觉不那么卫生、而且水洗浪费水资源还要进行污水处理;一次性竹质筷子呢,看似完美的解决了上面方案两个矛盾,其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为其高二氧化碳排放,并非宣传的那样美好。那么我们如何选择?

        再看一个关于发电站建设的例子。我们从小被灌输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是环保的,核电是性价比很高的,唯独倒霉的火电活干的最多却最不受待见,被列入最不环保的发电方式,事实上我国到目前火电也是主要电力来源。当我们带着清洁能源情结建设大量水电站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明白了,其实水电站也不是宣传的那样环保,其对生态的破坏和影响是长期的、永久的和不可逆的。拿埃及阿斯旺水坝来说,虽然解决了尼罗河泛滥问题和沿岸居民饮水问题,但是严重破坏了尼罗河鱼类的生存环境,尤其是洄游鱼类,因为没有尼罗河泥沙带来的丰富矿物质,下游的农业必然大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壤严重退化。也许还有更多的影响可能还需要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比如我们的三峡大坝。再说说风电,小时候每每讲到这里的时候,就希望一个个风车插边祖国西北多风地区,能给每个家庭带来便宜清洁的电力,但是这个梦想被现实狠狠摔在地上,高高竖立的巨大风车,首先就成为迁徙鸟类和本地禽类的噩梦,无数鸟类被这高大的绞肉机在空中被撞死,附近居住的居民更是不堪巨大的噪音干扰。核电虽然看似性价比比较高,一点点核燃料可以发很多的电,但是核电最大的问题是若是遇到状况,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最为典型。最后说说那个最清洁的太阳能,看似人畜无害,呆萌可爱,只要艳阳高照,就不需要使用市电,既省钱又看似环保,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表面和前台,生产太阳能电池板是件高科技活计,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而且在电池板十几年后老化报废的废物处理也是一间浩大的工程,甚至有人计算过,质量不好的太阳能电池板穷其一生所发电力可能还不到生产其所耗费的电力。总结下就是没有那种发电方式是真正清洁的。那么我们如何选择才能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最常见和必不可少的塑料袋。当国家前几年风风火火搞一下把废除不环保塑料袋运动的时候,我还天真的以为能够彻底解决这个白色污染,再也看不到塑料袋满天飞的中国式奇葩呢。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塑料袋从来也没有消失过,也很少有商家采用环保的塑料袋,即使号称环保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别。唯一变化的就是从八十年代的生产线升级到了九十年代的生产线的差别,塑料袋变得更精致了、更有档次了而已。退一万步说,若是真是采用那种类似纸张一样的环保塑料袋会怎么样呢?我告诉你,也许比你使用普通的白色塑料袋更加糟糕,那种所谓环保塑料袋生产工艺复杂,消耗能源更多,释放的碳排更大。有人也许跳出来高喊使用纸袋代替塑料袋。请不用操心了,国外已经有研究表明纸袋比之塑料袋更加不环保,碳排比塑料袋高三倍。总结下就是,用普通塑料袋成本低、摊派少但是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轻易降解,使用环保塑料袋或者纸袋不污染环境、容易降解但是消耗更多能源且增加更多碳排。那么我们选择那种塑料袋或者纸袋?

       最后看看我们国家刚刚经历的故事,那就是电动车,当美国人祭出特斯拉的时候,全世界都为之震惊,以为电动车就是未来,不论中国还是欧洲国家都不淡定的追赶,并且先后发布淘汰燃油车的时间表,最激进的当属弹丸小国荷兰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中国若是落后那么怎能体现大国风范,紧随其后发布2035年禁售燃油车。开始轰轰烈烈搞电动车,补贴、骗补、电池、续航里程、充电桩.... 各种电动车有关的词语成为媒体的充宠儿,心里揣着为了未来的蓝天、青山、绿水的梦想的民众从来都是冲动不理性的开始着急忙慌的选择电动车。因为技术的不成熟、环境的适应性、配套基础设置的不完善、部分厂家的粗制滥造,几年的电动旅程让那些先吃螃蟹者叫苦不迭、欲哭无泪,用行动诠释着那个“冲动是魔鬼”亘古不变的信条。其实我觉得电动车真的环保吗,首先电不是白来的,需要发电,前面说了,水电、火电、风电以及核电那个没有代价和隐患呢,其次,燃油车淘汰下来的发动机都是金属,很容易再回收,而电动车那个电池一定会专家和领导们头疼不已,而处理这些电池所耗费的能源和碳排用屁股想想一定比处理燃油车的发动机大很多很多。不过已经明白过来的政府开始把宝押到氢燃料电池技术上,但是跟电动车一样的问题,要是上帝提供氢气,我倒觉得这个技术可能靠谱,但是氢气从哪里来,自然界根本没有单质氢,要么从石油和煤炭中通过化学方式提取,要么点解水,两种渠道都要消耗大量的电力。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办?

       针对上面三个案例分析,我称之为“环保悖论”,那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我认为环保没有银弹,别指望祖宗的典籍中或者未来的科技中获得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我理解环保、生活和发展交织缠绵类似于要我们人类解答一道代数题:

已知 x+y+z=1,求xyz最大值。

       当然人类生活和社会比这个题要复杂很多,不过通过这个简化模型可以看出,要想使xyz的值最大化,必须平衡考虑x、y和z的因素。不能因为某一个因素暂时看好,而被极致的使用,那么结果的值一定不会太大。我的意思是没有哪一个方案或者技术真的比其他方案或者技术有绝对的优势,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在某一个方案或者技术上追求极致,更不能矫枉过正。以塑料袋举例来说,不论是普通塑料袋还是环保袋还是纸袋,背后的生产制造都是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不论作何选择都要以自己的必要需要为前提,而不是滥用,能不用塑料袋的就尽量不要用,不论是否需要付费;能用一个袋子解决的就不要用两个;能重复利用的尽量重复利用。这就是环保的真谛。

下一集讨论下环保之殇原因。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